消费帮扶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何为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庄严地写入了党章,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的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显著缩小城乡差距。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生活的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提升。产业兴旺,就是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生态宜居,就是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乡风文明,就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新风,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治理有效,就是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努力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势头,让广大农民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在增加农业支持总量的同时,着力优化支持结构,提高支农政策的效率;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

为何要乡村振兴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近日发布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聚力做好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意见》强调,将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

      消费帮扶,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广阔市场,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有效参与到乡村振兴过程中,同时找到消费帮扶的利益连接点,让农民们获得“销售的渠道”,让广大消费者获得“有品质保证”的产品,需要政府、市场两只手协同发力,既发挥体制优势,更尊重市场规律。

      要在共赢中谋求长远。按照市场经济原则,买卖双方能够实现互利共赢,消费帮扶才能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消费潜力转变为乡村振兴的动力。需要结合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和企业投身参与,共同发力、形成合力,紧盯技术、设施、营销等方面的短板,做好补差增强的文章,促进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乡村地区产业。同时,必须牢固树立诚信原则,品质为先,让特色产品绿色安全,让乡村文化旅游远离各种乱象,推动树立良好口碑、形成多方共赢的良好态势,释放巨大的农村消费和投资需求。

      要注重发挥制度优势。消费帮扶,就是政府部门在乡村地区和消费市场之间建立畅通的供需渠道,既满足单位或个人的消费需求,也帮助乡村地区群众增收致富。需要认真汲取前期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帮扶的痛点、难点和堵点,让乡村地区的产品真正流动起来。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打造高效畅通的产品供应链,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整合产地物流设施资源,降低乡村地区产品的物流成本;不断提高乡村地区网络使用率,促进“电商+农产品”商业模式形成规模,进而推动乡村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全国大市场,为消费帮扶打下坚实的市场基础。

      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消费帮扶不能只“输血”,必须培养“造血”机能,方能走得长远。要集思广益做大做强产品,全力打好“优”字牌,积极运用互联网,将乡村地区特色产品推向市场前沿,结合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让东部地区的品牌资源与西部地区的优势产品对接起来,整合优势资源创好品牌。加快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质量把控机制和优质产品遴选机制,严把出口关,真正做到以产品的质量和特色,形成持续的消费效应。同时,积极利用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对乡村地区特色品牌产品的展示和宣传推介,提升市场知名度和品牌效益,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消费帮扶的积极性。